《感动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4-07-14 11:12:39
《感动中国》观后感3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3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观后感1

胡忠、谢晓君赌坊高原的并蒂雪莲;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的男孩;朱光亚,遥远苍穹中的最亮星星……

这次看了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不仅心生感动还有一丝的敬佩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生育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他得知大方县一所大学的同学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崭新的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每个孩子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学校说:“阿里木是最小的一个投资方但是他的诚信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推选委员陈菊红说:“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们内心世界的热烈阳光。

命运对孟佩杰的残忍却让她用微笑面对世界,“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孟佩杰的妈妈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但是孟佩杰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面对困难不妥协,我们要尊敬她,我们要为她献出一份爱。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那就是——刘伟。他的遭遇是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他在即将参加奥运会时,命运在一次打击了他,但是他在艰苦的命运中站了起来,最终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站在了维也纳的舞台上。他说:“要么现在就去死,要么就精彩的活着。”全场的观众都被这句话镇住了,想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他——我实现愿望的榜样。

命运虽然曲折,但是,我们不仅要去战胜它去战胜自己,还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我没才会后的有价值有意义!

小高考倒计时24天,平凡的,紧张的备考的日子,却因为空气中的感动与温馨而显得格外特别起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泪水与自豪伴着那聆听了多年的音乐声而喷涌出来。这一天,值得铭记,这些人,值得钦佩。

“两弹一星”的推动者之一,钱伟长老前辈,他的爱国情怀与我们一般与生俱来,而他却在与我们相仿的年龄段做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高中毕业,以历史、中文满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却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工业国的现状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物理专业。这种气度,这种科学救国的理念,是无论多久谈起,都能轻易折服国人的。

1939年,钱伟长有幸被选送加拿大留学,却因为不满留学途中要停靠日本港口2天,于是,得知消息的当天,把护照直接扔入了黄浦江。悠悠的江水见证着中国人民可贵的爱国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美国8万美金1年的巨额财富的诱惑下,钱老前辈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踏上了漫漫回国路,并与钱学森等人共同推动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当时那样动乱的时期,国家给予他的却是“右派”的大帽子,下放农村,甚至连子女都失去了上大学的权利。这是怎样辛酸的历史,可是在资料中,我却看到了这位老人爽朗的笑脸,热忱的爱国心,以及那句铿锵有力的“我是中国人”!

感动中国的不一定是钱老光芒闪耀的功勋,不一定是他为中国创造出的荣誉,但我想,我们一定会为他的爱国心而感动着。爱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和着血液一起流动着的本能。可是,在被国家遗弃,伤害之后,却依然保有着那份最初的信念,这是怎样的难能可贵啊。2010年,钱老逝世,享年98岁。但我愿意相信,在这个国家,会有那么一大群人前赴后继地站出来,接替他未完成的事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一个巧合却也似乎是必然,每一次的感动中国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他的名字是:人民子弟兵。

2010年8月7日,舟曲泥石流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英雄的身影。王伟,一个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奔波在抢险救灾的前线,却独独没有心力来抢救自己的亲人。500米的距离,考验着他的私心与社会责任感,他向国家上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只留给自己一生的遗憾与歉疚。

在接受采访时,王伟总是疲累的忙碌着,连说话都没有停止自己手上的工作。正是这样一位可敬的人,领导了5600多人的抢救与转移;正是这样一位丈夫,结婚半年了,却只与妻子共同生活了7天,甚至为了工作,连妻子的最后一通电话都没有接通。他告诉我们,那个手机已经没有在使用了,因为它的身上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同样的,也饱蘸了太多的辛酸与泪水。他说,等手上的工作结束了,他会带着妻子的照片一同去西藏。那个妻子心心念念想着要去的地方。让她看看西藏的圣洁,完成自己唯一没有满足的,答应妻子的那个要求。

他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5位亲人的离世让他站在了感动中国的舞台上。那么的无奈。每个人都希望着功成名就,但是,倘若那一天到来,你的身边却再也没有了分享的人,甚至那一天的到来是需要用你所在意的人们的鲜血去换取的,你还愿意吗?毫无疑问,答案是NO!

同样是死亡,但在灾难中瞬间失去意识所受的痛苦,与慢慢忍受蚀骨的疼痛,一天天临近死神的恐惧相比较而言,绝对是算不得什么得了。在2010年3月21日的那场火灾中,我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王茂华。

王茂华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每天尽心尽力上课,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们,也正因为职业的关系,让他深知这些孩子们的可爱,甚至哪怕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也要留下那6朵鲜花的芬芳。3次进出火海,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救出了5位儿童,却仍有一位身陷火海。火蛇吐着信子威胁着妄图救人的好心人,群众皆已退至3米开外。情势危急之下,两人再次冲入火海,而意外却发生了。液化气罐与摩托车先后爆炸,2人被气浪掀出屋外,重度烧伤。幸而孩子被村民由后门抱出,安然无恙。

在全社会的关心之下,谭良才很快痊愈出院,而全身烧伤达95%的王茂华却仍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中,随时都有着生命危险。他不愿让妻子与关心他的人揪心,所以即使短短的22天中,3次大腿截肢,9次植皮,他却仍咬着牙,硬是不喊出一个痛字。

这么一个乐观,坚强的男子,这么多双关心着的眼睛,却还是阻止不了死神的来临。他去了,合上了黝黑的双眸,嘴角不再有上扬的弧度。但我们不会忘记他笑起来时眼神的柔和,不会忘记他教学时的载歌载舞,更不会忘记他冲入火海时坚毅的侧脸。他的博客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一个爱字为准则,爱所有的人和事。这是多么 ……此处隐藏3380个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十人,他们分别是于敏,朱民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普江,肖卿福,朱晓辉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我看的过程中流了很多泪同时心里又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无限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为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我在这里敬佩你们,谢谢你们,,我以后将以你们为榜样,向你们学习,做一个对全人类有用的人。

今天老师说让我们回家看感动中国并写一篇观后感,我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一个“借口”可以看电视了,于是我在吃饭的时候就开始不安分起来,等啊等,终于到点了,我马上拿来了一盒奶开始看了起来,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但是等到全部演完了就觉得非常感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桌妈妈—陶艳波,因为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于是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看到这儿我就感动的快哭了。但是更催泪的还是主持人的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妈妈真伟大,我们要好好爱妈妈。

今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他们有的为了国家,有的是为了亲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要想学习,做一个好人,一辈子的好人。

孙丽娜夫妇是一对退了休的人,应该在家里安享晚年,可是她们却去了山村去当支教。她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一下就坚持了十年,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能收到更好的教育奉献了自己的晚年。她们用自己的事迹在教育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着我们,我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究竟是谁?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见到“炎黄”本人,可惜却总是因“地址不存在”或“查无此人”而大失所望。直到2014年11月20日,张纪清在银行向鲁甸灾区汇款后,突发脑梗晕倒,身上三张署名为“炎黄”的汇款单暴露了这个善意的“秘密”,也让这个百姓感动和牵挂了27年的好心人第一次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炎黄”张纪清的颁奖词。

或许对于今天大多数习惯于功利、擅长于钻营的我们来说,张纪清很傻,傻到放弃自己致富的机会,把财富用来资助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这个文化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张纪清是凡人善举的少数,所以他能够感动中国。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改善世界的努力,哪怕力量微小,但坚守了27年。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但其实,社会不会因此而变得美好,它更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最近柴静自己出资拍摄的雾霾纪录片关注度很高,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身份做到了让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也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如果我们还没有张纪清心中那样的大爱,也没有柴静的职业和知名度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并不需要气馁。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主动行善、去改变世界,那么我们可以从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的行动开始,先做一个温暖的人。不要害怕被看做傻瓜,有时撇开功利和现实做一回傻瓜,心里会洒进更多阳光。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岗位。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尤其是孙丽娜那一家。他们为了供山里的孩子,把别人捐给他的钱都捐给了山里的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上学,他做的这件事,非常值得我学习。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quo t;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