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1:41:51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集锦15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

教学程序介绍: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是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

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

教学反思: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新的课程理念,给了我新的教学思想,指导我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远航。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2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本课的难点。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先是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讲爬山虎叶子这段,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叶子的美,通过朗读把叶子的美读出来。

再是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采用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方式从文中找出爬山虎脚的.特点。接着默读爬山虎向上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在学生精读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画一画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的读、讲、演、说之后再让学生背诵重要的段落,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看着板书提示,很多学生当堂就能够背下来了。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最后是边读边渗透写作方法。在讲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以及怎样爬的时候,顺带提及到作者怎样观察植物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写的秘密。这样比平时上作文课时单独来讲怎样观察植物,怎样写植物要容易的多,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的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本单元主要是训练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相应的观察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重点放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对事物的观察方法。首先让孩子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又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在学习第二段时,抓住关键句“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好看的很”来体会爬山虎叶子的绿和茂盛。学习第三段时,则重点让孩子通过朗读,边读边理解爬山虎脚具体的生长位置,然后在本子上具体画一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很少认真观察植物,所以一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茎”“叶柄”的位置,知识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通过简笔画来画出爬山虎的脚的具体位置,可以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再根据图画引申到课文内容的识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背诵的难度。在学习第四段时,重点针对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行了理解。通过刚才简笔画的理解,我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手指来做一做爬山虎爬行的整个过程,通过手指来体会“触”“巴”“拉”“ ……此处隐藏7965个字……很多。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重点很突出,第一节课先学了写脚的三个段落,从而学生无形中明白了写作是有重点的,这点我认为我在处理上做得很好,将文章截然的一分为二,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上当我问到"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时,学生的回答让我相当满意,有的说是因为下大雨了所以可以减少阻力,有的说因为它的脚长在叶柄上,所以叶尖朝下的话往上爬更方便,看来学生对于爬山虎的认识已经相当不错了,课堂上我还运用肢体语言来教授,把手掌当爬山虎的叶子,手指当茎,通过这种简单实用式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也都清楚地知道了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加点适当实用的形式会让教学过程更加顺利。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画爬山虎的脚,学生学习很积极。在后来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到了夏天的时侯因为有爬山虎的包围我们的教室还会很凉快。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下午一来到教室,我们班的同学拿来了自己摘下的爬山虎的一根茎,兴奋地跑来说:"老师我摘了一些爬山虎的脚弄的我的手好疼"。哈哈,真是应了叶老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要是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上虎的一跟茎。

我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触到: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3,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我从小就见到过爬山虎,但了解爬山虎的脚,却是在教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以后,确切地说是读了叶圣陶的课文以后才去观察得以理解的。为了让今天的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的爬山虎的特点,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在上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实地观察爬山虎。

学校操场西面和南面的墙上爬满了爬山虎,课间、放学后,孩子们凑上去观察的场面很多。有一次,我也凑上去,一个女孩子看了半天说,爬山虎的脚到底在哪儿呀?我给她指点了一下,她发出感慨说,天哪,它的脚这么小呀?仿佛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上课时,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结合学习课文内容,很快理解了爬山虎脚的一些特点,并且整堂课学生发言热烈,学习主动,气氛活跃,学生在语言表达与交流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究其原因,我发现与课前学生去观察过爬山虎有很大关系。

1、学生充分认识了爬山虎实体,在阅读文字时感到亲切、熟识。学生学习兴致陡然高涨。

2、观察得到的形象与课文表达的抽象词句一一对应较顺利,学生较易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运用以前学过的词汇,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恰当的补充说明。例如,有个孩子说爬山虎的脚不光像蛟龙的爪子,还像蜘蛛狭的机械爪;有的补充说,我把爬山虎从墙上拽下来一小截,瞧,小圆片上沾满了白色的石灰粉,可见它在墙上扒得有多牢。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在课前布置前置作业的时候,我让学生搜集叶圣陶的资料,观察生活中的爬山虎,在课前对文本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我主要计划解决生字词、文章朗读以及总体把握全文这三个问题。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我自己本身对学生的认识不够,再加上学生能力平时没有很好地得到锻炼,导致本堂课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节课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很多:

1、没有考虑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在备课时我只是单纯的按照上学期生本课堂的第一课时的模式来上课,忽略了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在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学生拖泥带水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地给予引导,课堂调度不合理,显得课堂内容空洞并且不扎实。

2、老师的课堂语言没有规范起来,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提出的问题模糊不清,导致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在课堂上配合我的要求。

3、没有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来备课上课,也就是说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对语文定义,没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运用语言。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生字词,所以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不是生字词,而是理解和感悟,可是我在上课时长时间纠结于字词部分,所以这堂课已经完全不适用于高年级了。

4、课堂不够高效。现在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由于自己备课不够深入,所以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虽然很高,可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却没有达到,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而回答问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思考当中。

5、不知道应该如何放手给学生,放多少给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也是流于形式,不能够扎实有效地参与学习任务。对于课文理解感悟不彻底,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还不够,作为老师的我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美。

6、备课还是没有很细致,只考虑了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导致没有高度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由于对生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所以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好,使这节课成了一堂浮于表面的形式课。

基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教材,真正吃透教材,把握应当达成的教学目标,扎实地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交流的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把语文教学的感、悟、思真正落到实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5

今天上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老课文,我是先用丝瓜和葡萄这两种藤状植物引入,让学生知道爬山虎和这些普通的藤状植物不一样,它是有脚的。接着讲课文时,我抓住“今年,我注意了。”这句话,先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注意”上,作者注意了什么?学生能很快答出:作者注意了爬山虎的脚。然后就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我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脚和墙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在拓深感情的时候学生没什么互动,只是一味听我在说。接着我又让学生把注意放在“今年”上,“今年注意了”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能很快想到是他以前没有注意。我马上提问:“他以前注意什么了呢?”学生就能想到以前注意叶子去了。然后就学习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通过看图片和感情朗读,我让学生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引人注意,感受到了叶子的美感。本来想让学生感悟爬山虎的脚在叶子后面默默奉献的精神,可学生都不大愿意去领悟这其中的深意,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分析。最后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是在连续观察,部分学生能先从表示时间的词语入手,体会到作者的连续观察。一小部分学生根本不愿动脑筋,看来以后上课要逼一逼这些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多举手发言。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