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一、 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板书题目 一棵蓝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 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 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1、(出示第一次对话)抓住“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朗读“把绿色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我还没画完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用问句谈话,学生会说出: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吗?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 。”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 ……此处隐藏20359个字……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 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二、 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习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14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圆圆借绿铅笔,而林圆圆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的事。文中的林圆圆,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圆圆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圆圆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不能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这个故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本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不应是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目标。
3、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是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
(四)说学法
根据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同桌朗读,同桌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
二、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是蓝色的,咦,树叶怎么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
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用笔划划圈圈,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并指明学生口述。
二是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在这一步中,我主要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标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借助读物,在读中学习词句,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用问句说话。(相机出示灯片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练习对话,随文学习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因为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此环节教学中,以李丽和林园园的四组对话为重点,进行了充分的朗读训练.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
三、说板书设计。
认为板书设计贵在精而不在多,从我的板书设计里你不难看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1、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互相帮助)